大家好,我是杨数Tos,这是《从零基础到大神》系列课程的第42篇文章,第二阶段的课程:Python基础知识:Python内置库之time。
一、时间的三种格式
time是Python的内置库,主要用于处理时间;time库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时间格式:
1、时间戳格式
时间戳表示的是从1970年1月1日到当下的时间经过了多少秒;
打印语句:print(time.time())会返回一串数字,这串数字是以纳秒(不一定是纳秒,暂且这样称呼吧),这串数字就是从1970年1月1日到当下经过的秒数;
时间戳有什么用?
我们平常测试代码的运行速度时,可以利用时间戳进行想减,得出时间具体运行了多少时间。
2、格式化显示时间
时间戳的显示方式并不符合我们平常的使用习惯,所以time库中提供了一些固定格式显示时间,比较符合我们日常的使用习惯。
使用time.strftime()方法可以显示出当前时间,显示格式是:
年-月-日 时:分:秒:上午/下午;
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含义,我们常用的包括年、月、日、时、分秒,分别用%Y、%m、%d 、%H、%M、%S表示,也可以用%X表示时分秒,例如:
3、结构化时间显示
结构化的时间(struct_time):struct_time元组共有9个元素共九个元素:(年,月,日,时,分,秒,一年中第几周,一年中第几天,夏令时);结构化时间更多是获取获取时间的某一部分;
例如:
res = time.localtime()
res.tm_year 获取当前年
res.tm_yday 获取当前日
二、时间格式的转换
计算机认识的时间只能是'时间戳'格式,而程序员可处理的或者说人类能看懂的时间有: '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','结构化的时间' ,于是有了下图的转换关系:
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:
时间戳 <===>> 结构化时间 <===> 格式化时间
程序暂停运行x秒:time.sleep(x)
以上是本期内容,如果有表达不对的内容,欢迎您的留言、斧正,我们一起天天向上。
感谢您的阅读,您的关注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,谢谢!
本文由杨数Tos原创,欢迎关注,带你一起长知识。